教育案例集

 

案例1:投票选最差

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

 

案例2:减负的哭泣

新华社2002123日讯,沈阳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只因为按照规定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的倒数第二名,成为差班之一。压力之下,在寒假之前的家长会上,这位教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将加大作业量。

 

案例3:让座风波

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同学们一下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可没有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

事后,李老师就抱怨:“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中午学生来问问题,他告诉学生老师在休息,下午再来,要么就说,‘我该下班了,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这学生好歹不分,太让人伤心了。”

有的老师表赞同,说学生不懂事。

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那自己不当回事,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当然。

 

案例4:自卑的制造

有报导说,当今的教育似乎善于制造自卑者。好多人都认为,孩子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孩子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孩子,而“少”鼓励、表扬、肯定孩子。当孩子好不容易为自己制造出一个被表扬的机会,他们得到的往往还是否定。有个初三的女孩考了97分,本以为会受到老师表扬,谁知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女儿考了97分,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有一个过去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考了92分,可回家后他告诉妈妈自己并不高兴,因为老师批评另外一个同学说:“某某都考了92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结果还是在贬低他。

 

案例5:直观的教学

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案例6:启发式教学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指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学记》也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案例7:顺水推舟

    一个实习教师,写了一篇题为《顺水推舟》的实习作业。文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王东海(曾与老师顶牛)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分;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王东海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以后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

 

案例8:讲师人生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20053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酬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

这位教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他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

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案例9兵马俑的发现感谢谁?

在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问这样一个问题:兵马俑作为世界的一大奇迹,最应该感谢的是谁?

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

(老师毫无表情地让学生坐下)

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

(老师微笑地摇摇头,示意学生坐下)

3:我认为应该感谢的是制造兵马俑的人。

(老师尴尬地笑笑并示意学生坐下)

4: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功劳。

(老师满意地示意学生坐下)

案例10:放飞幼鹰

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是个瘦弱的女孩,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让所有的鸟儿都回到自由的空间去,因为鸟儿是属于蓝天的。有一天,她遇到一只受伤的幼鹰,看着幼鹰那无助的眼神,她的心颤抖了,她把小鸟带回家,精心地加以喂养和治疗,幼鹰终于慢慢康复了。为了让这只幼鹰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她将幼鹰送到了本市的动物园。她说人类应是动物的朋友,放飞了一只鸟儿,实际上也是放飞了自己的爱心。然而,这件事情也有另一种看法。和小王作邻居的小张就对此很不以为然,他给同学们说,她家也要吃肉的,再说,要放鸟儿还不容易,非要送到动物园,真是虚伪!

 

案例11:丑女孩的笑容

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觑,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地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脸,像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后来,老师通过让女孩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关怀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从此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

 

案例12:高效益学校评比

据南方某地教育报报道,该市教育委员会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学校的办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其教育投资力度。市教委先制定出学校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教学、管理、学生学业、办学条件、设备等,然后依据这些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各中小学逐一进行评估,评出一定比例的高效益学校。高效益学校评出后,由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增加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委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效益高的学校,普通学校也并不一定等于效益低的学校。

 

案例1311岁的悲剧

20001113日,湖北省随州市某小学一名张姓四年级学生,在被班主任老师赶出学校后,喝农药自杀在自己的家门口。原因是学校没钱发教师的工资,镇里决定让每个学生把70元钱交到学校,并说这些钱将从家长向村里上缴的土地税里扣除。因为有些村民未交钱,所以学校就停课,将所有的学生都赶出课堂去向家长要钱,等交齐钱后学校再开课。年仅11岁的张某在被包括班主任在内的4位教师赶回家,并说不交钱就不准上学,在其父母当天不在家的情况下,发生了前述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案例14:掐脸后的惩罚

2000413日,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学生张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新闻宣传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教师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

 

案例15:学校的罚款风

当前,许多学校罚款成风,常常会在一些学校的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中发现有关罚款的规定。如《···中学有关维护校园秩序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二,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5100元罚款处理。1、随地吐痰、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者。2、在墙壁、黑板、厕所等公共场所胡刻乱画涂改等有伤风雅者。3、抽烟、喝酒、打游戏机者。4、故意损坏桌椅、门窗、玻璃、黑板、仪器等公共财产者。5、随意拉动电源开关者。还有的规定旷课迟到罚款,甚至明文规定考试不及格的也要罚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是依法治教下的依法治校

 

案例16:无言的伤害

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这,就是我》的一个插曲。开始,这节课先由几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他们把自我介绍和特长展示结合在一起,或弹琴,或唱歌,或说相声,或展示电脑技术,语言流畅,充满自信。老师也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在几位同学介绍完以后,老师让同学们自愿起来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又有三位同学起来作了介绍。老师看没有人举手,就叫了一名同学:李明,你给大家介绍一下。随后把话筒递了过去。李明拿着话筒,迟疑了一会,说:我……我嗓子不好。老师看到李明不愿介绍,就对其他同学说:我们欢迎李明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并一起鼓掌。李明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停了一会,小声而快速地说了一句:我嗓子不好。并将话筒递给了老师,随即深深地将头埋进了课本中。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又叫了一位同学介绍,之后全班同学合唱《同一首歌》。在这一过程中,李明的头一直没有再抬起。

 

案例17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

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案例18的解释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同志,在讲《藤野先生》里的油光可鉴字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讲解。既讲了本义是镜子,但在这里作动词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又引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后车之鉴字的用和解释,使学习程度高的学生也及时得到满足。课后,她对基础差的学生,又象医生切脉问诊一样,细心了解积极引导,对基础好的学生,她就帮助他们组织兴趣小组,出版《文学园地》,举办文学讲座。正因为于老师了上述努力,所以她教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案例19:韩寒的偏科

17岁的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个怪才。韩寒对写作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想象奇特,文笔老辣,所发表的小说《三重门》在行家看来颇有钱钟书先生之遗风,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除了文学,他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上课一点都听不进去,结果在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不及格,被要求留级。现在韩寒因对学校的教学感到无趣而辍学在家,准备专事写作,有大学要破格录取他,被他拒绝。

 

案例20“崔永元的两扇窗”

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数学成绩很差。事情是这样的,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走神,就把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过去,还批评说“你把全班同学的脸都丢尽了”。从此,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关闭了数学这扇窗。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赞赏,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语文这扇窗分外透亮……

 

案例21这样的问题学生

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素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对学生的惩罚,是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的领讲台。

 

案例22哈佛大学的自豪

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哈佛大学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案例23《狐假虎威》的启示

学完《狐假虎威》课文,老师让同学说说认识到了个什么道理。老师的话音一落,几十只小手举起来。学生甲说:“不要仗势欺人……”老师问:“他回答得对不对?”众生说:“对!”这时,学生乙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

老师说:“那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乙说:“仗势欺人,是仗着势力欺负别人的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不是仗着老虎的势力;它是欺骗鄙人,不是欺负别人。所以,不能说是仗势欺人。”

老师高兴地问学生:“他的认识对吗?”

众学生:“对!”

老师带头鼓掌,并示意学生乙坐下,可他不坐,说:“老师,我还有……

老师:“你还有?那你接着说。”

学生乙:“这篇寓言还告诉我们,狐狸虽然狡猾但非常聪明,也值得学习……

老师没有向导这一点,问:“狐狸也值得学习吗?”

学生乙:“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也不慌张,还骗了老虎,说明它很聪明,保护了自己,所以,也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感到很意外地说:“可你想想,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乙:“我……我认为这两个都有。

老师:“可多数人会怎样认识?”

学生乙有些犹豫,但还是说:“反正……反正我这么认识……

老师:“一篇课文怎么能有两个一正一反的答案,你说呢?”

学生乙无话了,自己坐下……

 

案例24:不写拼音

上写字课的时候,黑板上的拼音,老师是用彩色粉笔写的,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有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只有汉字而没有拼音。老师问:“你怎么不写拼音?”学生说:“老师,你也没有写拼音。”

 

案例25:都是生病惹得祸

金明小时候总是生病,常影响功课,但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同学们都说他有传染病,老师也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醒他该到医院去彻底检查一下,这样一来,全苯同学都躲着他,在这种气氛中,他形成了严重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也成了班上比较差的。

案例26:外语是什么?

作为一个外语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很倒霉,我觉得外语把我变“傻”了。老师一天到晚教单词语法,同学们的单词都记了好几个笔记本,从早上六点开始读单词、背单词,到晚上十二点写单词、默单词,手里拿的是“单词星火记忆”,衣袋里更塞满了小纸片。因此,同学见了面就“报单词”,一人说中文,另一人说英文,这真是“纯英语环境”!我不禁赞叹!

但我却不想这么做,因为我在中学做多了,难道我要这么做一辈子吗?这样的人生也太稀奇了吧!因此我抛开了单词,从此不去想“可爱”的它们;甚至我也逃课,因为有些课上得太让人难受了,这些东西我自己通过查字典、找资料完全可以解决的。

我发现——小说使我感兴趣,因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使我发现了情感的美是如此的伟大与奇妙;散文让我陶醉,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智慧的闪烁,这让我饥渴的心灵来点安慰;诗歌也可以指导我寻找的方向,诗歌是美的表达,它指引我寻找生活中的所以的美。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是艰难的,因为没有人指导;我应该向中文、政教专业的老师、同学请教,因为他们可能有内涵。

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个同学,不变的还有无穷的困惑:外语是西方的东西,有吸收和借鉴的必要。我想不会是为了考四、六级而学习的吧,里面应该有数不尽的哲理与享受不尽的美!

                            ——摘自一个大学生的内心独白

 

案例27:内向与自卑

有位女生,家庭条件不错。由于性格内向,胆子小,而且眼睛近视(只有父母知道),虽然学习成绩中上,却总是自卑地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所以她变得越来越不愿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也不发言。

 

案例28:好动与捣乱

材料2:某校某班一男生,学习成绩不错,喜欢活动,体育也挺好。但他上课时总显得不安分,精力旺盛,不是拉着同桌与他说话,就是捣“四邻”的乱,同学们拿他没办法。每逢找家长时,家长总能找到同桌的不是,觉得老师与他的孩子故意作对。他在老师、家长面前的行为也判若两人。

 

案例29:抹杀

课堂上,大林老师。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还有三个角。”“错!应该是还有五个角。”“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着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外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水。”“对的。”“变成了春天!”“你又胡说,雪怎么会变成春天呢!”雪融化了,天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难道春天不是吃雪长大的呢?那个孩子想。

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雪能变成春天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

多年以后,那个孩子成了刘老师。

刘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一只也没有。”“对!”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有几个角/”“五个角。”“完全正确!”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水。”“太棒了!”

 

案例30:《木木:我讨厌上学,讨厌!》

我的名字叫“木木”,木头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木”。

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因为我叫木木,更因为我是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老师说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最讨厌考试,我最讨厌发明考试的人。我最讨厌发试卷,让家长签字,讨厌!讨厌!

我不喜欢回家,因为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爸爸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妈妈只喜欢听话的孩子,可我成绩不好又不听话。他们见了我,把脸一拉,恶狠狠的,见到我满是红叉的试卷,就使劲打我、骂我。他们对邻居梅梅就不一样,把不肯给我的好东西都给她吃。梅梅总是得意洋洋的,恨不得把100分试卷贴在头顶,让每个人都看到,都表扬他。我讨厌家,讨厌爸爸妈妈,还有梅梅,讨厌!我不爱说话,在学校总是这样。我没有朋友,连最差的东东都拉帮结派,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别人总是笑嘻嘻的,可我不笑,有什么好笑的?学校里全是一些无聊的事,不是他给老师打小报告就是她给教师打小报告。同学间总是神神秘秘、男男女女的事,无聊透顶。我一直做在教室的角落里,那是一个谁也不愿意坐的地方。他们总是昂着头说:“我不愿意和成绩不好的坐在一起。”我才不稀罕呢!我才不要成绩好呢,整日忙得晕头转向,吃那么多太阳神,眼镜里全是圈圈。我讨厌上学,讨厌!

 

 

案例31:班级纪律问题的讨论

数学教师:“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得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

语文教师:“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

音乐教师:“我没得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

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

“他们就怕班主任。”

“见了班主任就象见了猫。”

“猫一走耗子就翻堂。”

“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

……

 

案例32:争当小记者

师:同学们,你们当过记者,有过采访经历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们相当记者吗?

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让咱们全班同学都过一把记者瘾。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记者证)

生:小记者证!(鼓掌)

师:今天,我们采访的主题是“崇尚科学,拒绝邪教”,采访的对象是本校全体教师,包括后面听课的老师(学生惊讶地往后看,听课教师也因事先没打招呼而感到惊奇)。同学们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表现一下,因为平时大多是老师提问你来回答,而今天是你提问,老师来回答。(学生跃跃欲试)

师:采访之前应作好哪些准备?

生:准备好采访工具,比如笔、本子等,还应准备好采访的问题。

师:采访时应注意什么呢?

生:采访时应先自我介绍,出示记者证,说明采访意图,还应讲文明礼貌,尊重对方。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主题拟好三个采访题目

(生静思,在采访本上拟好题目)

师:出发之前,请你向同桌说说此时的心情。

(生互说)

师:哪位同学谈谈你此时的心情?

生:我很激动,因为当记者是我的梦想,今天我的梦想可以实现了,不仅仅是有了一个小记者证,而且还能实地采访。

生:我有点紧张,因为我从来没有单独向其他班的老师提过问题,我怕在采访时脑子出现空白。

师:可以说同学们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这也是正常的,希望你们拿出勇气,采访成功,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采访活动现在开始!出发!

15分钟后)

师:15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同学们经历了当记者的过程。那么你这次采访是否成功呢?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你此时的心情又如何呢?请同学们向同桌倾诉心中的话。

(学生互说,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采访过程。

生:我这次采访是非常成功的,通过采访不仅使我更加了解“法轮功”的丑恶本质,而且还体验了当记者的“辛苦”。因为在这15分钟里我基本上跑遍了整个校园,真可谓是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才找到采访对象。但是我现在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是一位成功的小记者。

师:说得很好,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略)

师:我想,同学们都原意把这次有趣的课介绍给朋友听,你们心中有许多的话要说,我建议你们把这堂课的内容写下来,那么按什么顺序写比较好呢?

生: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师:对,按“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这样的顺序写。那么,每一个时间段内应该写些什么呢?

生:“采访前”可以简单写一写听到当记者的消息后的心情以及我们所做的准备工作。

生:“采访中”要重点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

生:“采访后”简单写,就是一写采访后的感受、收获。

生:“采访中”还应注意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师:大家说得很好,写文章就要写出真情实感,要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写出个性来。

师:习作的题目自拟,想一想你们愿意拟什么样的题目?

生:一堂有趣的课。

生:当记者的感受真好。

生:过把记者瘾。

生:一次难忘的采访。

…….

    师: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己习作的侧重点,选择好题目。下面请同学们开始动笔写作。

(待学生写完后,教师抽取几个典型代表进行点评,进一步指导写好实践性作文)

 

案例33:不同的作文讲评课

两位教师上作文讲评课,教学目的同是:让学生明确如何才能把作文写得充实具体。

李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上次作文中的六条优缺点,并订正了七个病句,还列举了几个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老师讲到底,学生无一人发言,课堂“秩序良好”。经检查教学效果,学生对究竟怎样才能写得充实具体,还是不清楚。

王老师,一上课挂出两个小黑板,抄着事先选好的两篇作文,让学生边看边议,然后让学生说说哪篇写得好。有的说那篇长的写得好,有的说那篇短得写得好,由此引起热烈争议。王老师在总结同学争议中得出几条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充实具体的结论。最后翻过小黑板布置作业。经检查效果,学生对怎样才能把作文写的充实具体,思想上比较明确。

 

案例34:基础教育的教学异变

目前,在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中常有以下几种倾向:一是“一讲到底”,满堂灌,讲得过多,讲得过细,面面俱到;二是“一练到底”,满堂练,备课找题单,上课用题单,讲解对答案;三是“一问到底”,满堂问,常常将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截成几段,老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框子里才肯罢休;四是“一看到底”,满堂看,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

 

案例35:素质教育的变种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了,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对它仍然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减少文化课,增加培养学生吹、拉、弹、唱等能力的技能课;也有的人认为,应试教育要升学率,素质教育也要升学率,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案例36:看谁吃亏

某老师走进课堂,见黑板没擦,非常生气,于是就采取了一个“制裁”学生的办法:你们不是不擦黑板吗!那好,我就在黑板的字里行间进行板书,看谁吃亏!

 

案例37:静坐

某老师上课,听到教室里很乱,推门进屋,又见几个学生未及时起立,很生气,于是顺手拽过一条凳子坐了下来,一言不发。学生见老师如此,也一个一个慢慢地坐下了。就这样师生静静地坐了一节课。

 

案例38:“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案例39:做人比成绩更为重要

梅兰与菊花是班级里两个成绩非常好的女生,凑巧的是,她们俩还是同桌。按理说,成绩好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喜欢,可是这两个人我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大概是我的要求太高吧,这两个人其实也没犯什么错误,在老师们眼里,她们都是挺乖的女孩子,平时学习很勤奋,都有考重点高中的远大目标,对自己要求严格,也经常主动找老师问问题。可是为什么就是人不了我的法眼呢?   

原来我发现这两个人太傲慢了。大凡成绩好的学生都会有一点傲气,她们从心底里认为好成绩是自己取得的,而与老师关系不大,因此,即使教师表扬她们,她们也会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不会很感激老师。反而是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没少挨老师批评,和教师的感情却十分深厚。他们知道自己表现不好,长大之后为自己以前的过错而深感不安,他们是真的感激老师,因此毕业之后也能时常记得回母校看望老师。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甭指望他们毕业之后还能回来看你。

我是已经看出一点这方面的征兆了。梅兰与菊花平时在学校里几乎不怎么与别人来往,无论做什么事情她们俩都会在一起,我经常看到饭堂里她们俩坐在一起,和全班同学离得远远的。这倒也算了,她们俩对老师似乎也不怎么尊重。这一点虽然没什么明显的证据,但是从她们看老师的眼神就可以感觉得出来。她们的学习只是为了自己,而老师呢,只不过是她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必须利用的一种工具而已。

这种感觉让我很苦恼,因为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喜欢梅兰与菊花。我知道这种喜欢完全是因为考试分数,她们俩可以抬高全班的平均分。成绩好有什么了不起?一次在办公室里聊到她们俩时,我不禁有点愤愤然。当然好了!一位年纪颇长的任课老师说,她们数学不也很好吗?真奇怪你为什么不喜欢她们!我于是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说,面对一个分数至上的老师,我和她找不到任何共同语言。

但是对这两个学生,我也就采取小心翼翼的态度了。我几乎不大表扬她们,她们考得好那是正常的,考得不好也让她们去。两人如果有问题问我,我当然会耐心解答,问完之后谢不谢我也无所谓。我几乎不太管她们,班级里的事情很多,需要我关心的人也太多,我没有必要把有限的热情投到她们冷漠的眼神中去。要不是后来宿舍里那件事情,我们也许就这么和平共处下去一直到她们毕业了。

那天一大早管女生宿舍的许老师来找我,说梅兰和菊花昨晚在宿舍里跟她吵了一架。大致情况是:两人平时比较拖拉,而许老师要求又比较严格,许老师刚刚调来管她们,以前的老师比较松,换了个比较严的许老师两人有点不适应,前几个礼拜已经有一点小冲突了,昨天晚上算是一个爆发。送走许老师,我把梅兰。与菊花叫到办公室,跟她们谈心。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两个人的傲慢,许老师的工作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偶尔太过急躁也是有的,但是说人家老师故意针对她们那肯定是不对的。我试图说服她们去向老师道歉,可是很难。当我暗示她们对自己要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的时候,菊花竟问出一句“除了许某某,哪个老师不喜欢我们?”的话来,看着她们俩那微微翘起的小嘴唇,我很震惊,一股寒意掠过心头。

我想我得主动出击了。教出这样的学生,即使成绩再好,也不是我的骄傲。菊花还不耐烦地对我说,老师我们想回去做功课了,你谈话谈完了吗?我不回答,看着菊花的眼睛,那双眼睛清澈而透明,没有丝毫的矫情与做作,倒有一丝的无畏。我忽然间就有了主意,我对菊花说,你先回去吧。我跟梅兰还有些话说。

菊花一走,我的脸上就有了一些暖意。我对梅兰说,你和菊花两个人平时成绩都不错,不过要论明白事理,老师觉得你比菊花要好一些。在个人修养和尊敬老师方面你也一直还是不错的。你对昨晚这件事情怎么看?老师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梅兰的脸似乎有些红了。我说得不完全是错的,在她们俩当中,梅兰相对确实稍好一些。梅兰嗫嚅着说,昨晚我们确实是留在教室里做功课,许老师是冤枉我们了。 

我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你不了解老师的苦心啊,晚上九点半了,你们也不跟老师讲一声,老师找不着你们,同学又都不知道你们在哪里,你说老师着不着急?我相信你们确实是在教室里做功课,但是你们俩违反作息时间在前,又提供不了证明,老师批评你们也是正常的,你说呢?梅兰红着脸点了点头。我接着说,我一直跟你们讲,有理还要有礼,更何况这次你们没理呢?这件事情如果不好好解决,一定会影响你的学习,你将来还要考市重点高中呢,你希望受影响吗?梅兰摇了摇头。这就对了,我赞赏道,其实这件事情老师主要生气在你们俩没有礼貌,你只要回去跟老师赔礼道歉,我再帮你跟许老师打个招呼,说你不是有意的,就很好解决了。你这么聪明,刚才怎么就想不通呢?说罢,我用责怪的眼光看着梅兰,梅兰想争辩什么,我打断她,说,老师知道,主要是菊花比较固执。你其实没说什么。梅兰啊,你说心里话,你觉得老师刚刚讲得对不对?梅兰点了点头。好吧,我眉毛一扬,紧接着说,回去之后,也不要跟菊花说什么。她要问你,你就劝她回去跟许老师道个歉,她如果不愿意,也不要勉强她,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好吗?梅兰答应着回去了。

计划开了头,就得善始善终下去。对于菊花,我一如既往的冷漠,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对梅兰的态度明显热情了起来。天气降温了,我会关照梅兰多穿点衣服;傍晚时分梅兰在教室里抓紧时间做功课,我提醒她别忘了吃饭;梅兰的试卷发下来,我总是主动地告诉她什么地方做错了,要注意点什么。而对于就坐在梅兰旁边的菊花,我视而不见。

更过分的是,我还以非常信任的姿态经常邀请梅兰到办公室里与我“共商班是”,邀请的时候菊花总是在场的,然后总是记得不经意地看菊花一眼,菊花通常也在看着我们俩,我会很快转过身,带着梅兰往外走。在办公室里,我跟梅兰讨论班级里的一些同学及事情,了解她对班级工作的一些看法,偶尔有意无意地透漏一些比较“秘密”的信息,事后总是叮嘱她不要告诉别人谈话的内容。做完了这一切,我所需要的就是等待,静静地等待梅兰与菊花的友谊出现裂痕。最初的时候梅兰应该是比较犹豫的,她夹在我和菊花之间,会感觉很痛苦。但是,碰到我这么有诚意的老师,对她又如此地信任,她应该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接下来就轮到菊花痛苦了,在班级里,当她唯一的好朋友和她疏远,而她根本无力挽回的时候,她还会那么自负和志得意满吗?

终于有一天,梅兰来找我,要求“换座位”。我惊讶地问为什么,梅兰说,我们吵架了,菊花不信任我,说我出卖她。我连忙说,我可以作证,你从来没有在我这里说过菊花的坏话,你在其他地方说过吗?没有,从来没有,梅兰斩钉截铁地说。可是她不相信我,梅兰的眼神重归忧郁,我们已经有两天没有说话了。

两天没有说话的事实怎么会逃得过我的火眼金睛呢?可是我骑虎难下,我必须要继续惊讶下去。哎,我叹了口气,也怪老师不好,这段时间对菊花缺少关心,可是,实事求是地说,老师觉得,她太主观,不像你这样好沟通。梅兰的眼睛有点红,听了我的话,似乎有点被理解的感动。你们两个原来一直是好朋友的,怎么能说分开就分开呢?我说,不行,我不同意。老师,求你了!梅兰似乎下定了决心,以前,我觉得她成绩好才跟她在一起的,可是现在才发现她其实心眼很小的,而且,她对老师也不太尊重,还经常在背后直呼老师的名字。梅兰讲的我一点都不陌生,我的心又隐隐刺痛起来。我对梅兰说,你说的情况我都知道,不过据老师的观察菊花也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说她学习比较刻苦,比如说对朋友比较忠诚等等,再说了,有一个好朋友真的很不容易,大家在一起发生矛盾也是正常的,偶尔有一些误会,也是可能的。这件事情,老师会帮你解决的,如果实在解决不了,你再换座位,好吗?

接下来我只剩下最后一件事要做了,那就是让菊花和梅兰破镜重圆。我必须先做通菊花的工作,要做通菊花的工作就是要让她认识到自己自满自负的缺点。与梅兰的友谊的破裂,对菊花的刺激是很深的,我只要从这件事说开去就可以了。而且,我的目的是帮助菊花,帮助她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认识到更好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这个目的完全是对菊花有利的,我这场谈话没有理由不成功。

机会来得顺理成章,菊花的情绪反映到了她的学习成绩上,最近的一次单元测验她的成绩不太理想,我把菊花请到了办公室。我的眼光是柔和的,表情是亲切的。我用春天般温暖的话语一举扫除了盘踞在菊花心头的阴影,菊花泛着泪光,绽放出了笑颜。

座位最终没有换,两名女生依然是好朋友。而在我的眼里,她们俩成了可爱的女生。菊花的大眼睛依然清澈而透明,只是,那眼神中不再有傲慢,注视久了,还会回报你一个羞涩的微笑。

 

案例40:归属感像维生素一样不可缺少

2004223日下午云南大学一学生报案,6307室学生公寓的柜子里有臭气冒出,红黄色的液体从柜中流出。报案时,这位放假归校的同学已在房内睡了一夜。经校方及公安局联合出动,从307室的柜子里发现4具男尸,均为钝器击打后脑造成死亡。他们是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杨开红、龚博、邵瑞杰、唐学李,一时全国为之震惊,许多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杀人者不是别人,而是他们的同学马加爵。马加爵为什么会杀人呢?

原来马加爵在班上人缘较差,与同学关系紧张,交往密切的同学很少,他认为自己在班级中没有地位,认为同学们瞧不起自己。马加爵在班上最为知己的朋友只有邵瑞杰一个,而在最后一次打牌中邵瑞杰说马加爵作弊,说他做人做得太差。这对马加爵刺激很大,最好的朋友,在大学中唯一的心理依赖消失了,他完全陷入独立之中。他无论如何想不通:我对你(邵瑞杰)那么好,你是我惟一的朋友,也是我的精神支柱,你怎么也瞧不起我呢?于是最终选择了报复。杀人前打牌的冲突只是诱因,关键原因是感到自己在班级这个群体中没有地位,丧失了归属感。

 

案例41:米中的稻子

一碗米中有几粒稻子,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可能有几种处理方法:
1)整碗倒掉;

2)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3)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4)就这样。

 

案例42:“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克布逊(L.F.Jacobson)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先对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而后随机地(不根据测验成绩任意地)在各班任意抽取20%的学生(称实验组)并故意地告诉每一个班的教师: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八个月后,再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这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控制组)有更大的提高。这种差异在一、二年级尤其显著:在一年级,实验组提高了27%,控制组仅提高了12%;在二年级,实验组提高了16.5%,控制组仅提高了7%。特别有趣的是,教师在期末评定“实验组”儿童时说他们“求知欲更强”“更有适应力与魅力”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研究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而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于是更加依赖教师,并给予教师以积极的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也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如此良性的循环,不仅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近了,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对老师的感激与回报也会逐步提高。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案例43:尊重比惩罚更让人刻骨铭心

次早,应天府送下一个监生来,犯下了赌博,来讨收管。门头和衙役把那监生看守在门房,进来禀过,问:“老爷将他锁在那里?”虞博士道:“你且请他进来。”(注:这一“锁”一“请”足见态度的差异之大。)那监生姓端,是个乡里人,走进来,两眼垂泪,双膝跪下,诉说这些冤枉的事。虞博士道:“我知道了。”当下把他留在书屋里,每日同他一桌吃饭,又拿出行李与他睡觉。次日,到府尹面前替他辩明白了冤枉的事。将那监生释放。那监生叩谢道“门生虽粉身碎骨,也难报老师的恩”虞博士道:“这有甚么要紧?你既然冤枉,我原该替你辩白”。那监生道:“辩白固然是老师的大恩,只是门生初来收管时,心中疑惑,不知老师怎样处置,门斗怎样要钱,把门生关到什么地方受罪。怎想老师把门生待作上客。门生不是来收管,竟是来享了两日的福!这个恩典,叫门生怎么感激的尽”。

 

 

 

案例44:宽容本身就是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我对学生要求是很严格的,对于上课讲话、在考场中的一些“瓜田李下”的行为,我一向都予以严厉批评和教育。有一次上课,一个女生向后扭了一下头,我当即停下课,批评了她,她看着我,表示不接受批评。虽然在我的高压下,她欲言又止,但显然是口服心不服,此后她在余下的课里一直没有好好配合我。事后我得知,她当时扭头是因为脖子在晚上睡觉时扭了,而我的批评不但欠妥而且损害了她的自尊心。于是,我想,对于学生有时应宽柔以教。

一次期中考试,我监考政治科。考试时间过了一大半,考场依旧秩序井然。此时,我例行绕场巡视。走到教室后面,我便转身又往回低头巡视,走到前面说到的这位女生座位左边,我停住了。我看见她那印有问答题的试卷已做完放在桌子前方,便随手拿来,见试卷整洁,字迹端正,语言也通顺,我正准备提醒她在试卷上写上姓名、学号,却发现她神情紧张。怎么回事?我再定神细看,我拿着的试卷与她桌上的试卷字体有差异,我意识到她可能拿了别人的试卷。果然,我发现隔道右边的同学少了一张试卷纸。我刚要发作,突然想到前面的事例,意识到如果严厉批评,出发点可能好,但结果并不一定妙,还是变热处理为冷处理好。于是我装着没事,轻轻地放下试卷走了,考试结束事,我与政治老师一起查看了两份试卷,发现问答题很活,两人的答法也不一样,我们彼此交换了意见,商定继续冷处理。

考完试后,一连两天,这位女生都有来找我,因办公室人多,我也忙,她没进门就走了。这两天上课,我只字不提此事,她也总是低着头不敢看我。她终于来找我了,未说话眶便潮湿了,“我是来承认错误的!”说完,交给我一封信,信中写道:“周老师,那天考试,一阵风将隔道同学的试卷吹到我的座位下,我看您走到后面去了,便拾起试卷准备递给她,但鬼使神差,我居然想看看她是怎么做的。不料您又从后面走来。当您拿起试卷时,我想这下可完了,我以后怎么在老师、同学及父母面前做人呢?但您没有发脾气,也没有张扬。回家后,爸爸见我情绪不好,在再三追问下,平时倔强的我,痛哭了,我等着暴风雨的责骂。但奇怪的是爸爸并没有责骂。后来妈妈告诉我,爸爸很佩服您的以柔克刚的教育艺术。说真的,爸爸、妈妈和我都非常感谢您,您保护了我的面子,虽没有批评我,但使我认识到什么是自省、自爱和自尊。请老师现在狠狠地批评我吧,我一定接受┅┅”

我把这件事妥善处理后向学校作了汇报。此后该生又恢复了昔日的活泼与自信,同时也多了一份自尊、自爱和自强。这一事例使我对孔子的“宽柔以教”(《中庸》)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以后我常将宽容融于教育中,使善和严、柔和刚达到和谐,既教育了学生又赢得了学生。

 

案例45:不准训斥、羞辱家长

在我们这个有着“师道尊严”的国度里,教育的民主化还刚刚开始,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和优越感根植于我们文化的精神骨髓之中,并视为理所当然。一些教师不仅是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尊重,甚至于对学生家长也缺乏必要的尊重。学生犯了错误,不仅学生要受训斥,家长受训挨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并经常见诸报端。

合肥晚报本报讯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庆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这八不准包括:不准旷课、私自调课和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前饮酒、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手机;不准在上班时间内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不准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推销任何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不准索要和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准训斥、羞辱家长;不准违规搞有偿家教和私自在工作日内到外校兼课。

 

案例46:学习型组织——512寝室

2003年全国考研成绩发布后,安庆师范学院爆出一条全国性的新闻:该院化学系512寝室7名女生全部考上研究生,创造了全国罕见的七朵金花现象。

朱慧、姜凯龄、佘能芳、钱桂香、朱雪梅、张春艳、陈亚光7名女生都来自贫困的家庭。枞阳县的两位同学朱慧(考取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制药学院研究生)、朱雪梅(考取安徽大学无机化学研究生),均来自农村,父母以土地为生,将她们送进大学就已背上不薄的债务了。马鞍山市的姜凯龄(考取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和陈亚光(考取上海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虽在市区,但家庭经济条件同样不佳。姜凯龄的父母双双下岗在家。为了供给女儿读书,她的母亲到外地打工。无为县的佘能芳(考取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父母亦都是农民,只靠父母在外常年打工维持学习费用。芜湖的钱桂香(考取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爸爸在一家水泥厂当工人,妈妈没有工作。张春艳(考取安徽大学生物无机研究生)父母均为忠实勤劳的农民。

7位同学步入安庆师范学院后,有的上大一时,就下了考研的决心,但也有三、四位同学由于家庭困难等因素,一开始并未打算或者说中途对考研产生了动摇。朱雪梅的英语比较差,到大三时才过英语四级,再因自己的体质较差,她曾想在考研的战场上退下来。寝室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情况后,就纷纷上前鼓励她,借来英语磁带给她听。同学见她体质太差,经常感冒,为帮她提高体质,就在大三下学期,陪她跑了整整一星期的步。到大四时体质明显好转,极少感冒了。她最终坚持下来并获得了成功。

生来怕冷的钱桂香觉得去年冬天格外地寒冷。有时睡到了天亮,她的脚依然冰凉冰凉的。寝室长朱慧经常把她的脚抱在怀里焐着。姜凯龄怕冷时,她睡前便找来一个水杯焐脚,玻璃太烫了,她就穿着袜子睡觉。袜子成了她这个冬天最亲密的伙伴。

由于经济拮据,大家不能都去合肥上考研辅导班。她便派一位同学去,然后由这位同学回到寝室后进行二次传授。七朵金花还极善于运用寝室内的各种小资源。如钱桂香同学无论天气再寒冷,也无论自己睡得多迟,每天早晨总能准时,于是她就成为寝室内的小闹钟。有的同学特别怕冷,一夜睡来,双脚仍是冰冻似的,不怕冷的朱慧便义务做其他同学的热水袋。冬天洗脚时,有时寝室内开水不够,便由二、三个人共一盆水;洗脚后,有的同学想睡怎么办呢?大家便凑钱买来了咖啡、牛奶。但她们舍不得一次一杯去饮,每次只冲上一杯,一人一口轮流地喝,只要达到暖心、除睡的效果即可。即使是一包方便面,也是每人咬上一口。考研只剩下几天功夫的时候,天性活泼、聪颖的陈亚光同学,又向室友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倡议:每人动手做几只千纸鹤,挂在寝室里。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这个寝室。

初夏的大学校园里,七朵金花即将告别了自己的母校,带着歌声,带着成功的喜悦与辛勤的汗水奔向新的知识殿堂。

303寝室又出事了!一大早,生活部的主管李老师就来到我们办公室,说昨天晚上303寝室的女生对生活老师出言不逊,并且在老师离开之后大吵大闹,还摔坏了一把椅子。这些学生越来越不像话了,李老师说,更棘手的是她们现在还特别团结,专门跟老师作对,老师根本没有办法管理。

原来昨晚303寝室的老师在检查房间时发现有人带了一个电饭煲来,家用电器学校是禁止带的,因此老师就没收了,并且问是谁带来的。没想到女学生们不但不说,还怨恨老师动她们的东西,并出言顶撞老师。老师眼看场面一时无法控制,就暂时回避一下,没想到这些学生余怒未消,就在寝室里发起火来,还摔坏了东西,闹到很晚都没有睡。

303寝室现在是很有些名气了,这学期以来,每周都要出点事。最主要原因是里面有一个“女大王”,名叫李艳芳。李艳芳生活在单亲家庭,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对人不信任,而且特别好强,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尤为反感。这学期管理她们寝室的何老师能力偏弱,李艳芳势力逐渐壮大,在寝室里竟达到一呼百应的地步,老师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到后来,有几个以前表现还不错的女生,现在也有了点“匪气”。

对付李艳芳这样的学生,不能用常规手段。老师找她谈话的次数够多的了,她非常有经验,而且磨练得做坏事时更狡猾,更隐蔽。我问李老师,“毛思”研究过吧?什么“毛思”?就是毛泽东思想啊,特别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真是高明啊。当年毛主席打北平,愣是把北平围了好几个月,围而不打,等到塘沽、大沽、天津一一攻陷之后,傅作义终于被迫投降。打北平要付很大代价,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招厉害不厉害?厉害是厉害,只是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啊?我微微一笑,李老师,你附耳过来,如此这般,不出三日,那李艳芳必主动来找你承认错误。

李老师依计而行。她和班主任一起,马上把这个寝室除李艳芳之外的其余11人列了个名单,按照平时表现及与李艳芳关系的远近,进行排序。谈话是一个一个进行的,先从最外围的人手,大意是这样的,把电饭煲带到学校来想自己尝试做饭的感觉,本身并不是一件不好事,如果事先跟老师提出来,也不是不能同意。但是后来顶撞老师,又违反宿舍作息时间规定,并且故意破坏公物,造成恶劣影响,就是很严重的错误了。你平时是一个表现还不错的同学,在这件事情上面,老师信任你,希望你把你所知道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老师,否则,这件事情隐瞒得越久,错误就越大。当然针对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还有些别的话,这方面班主任比我要灵活得多。外围的学生很容易就讲出了事情的真相,与我们事先的估计差不多。谈完之后,每一名学生都要把所反映的情况以检查的方式写下来,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写完了就回去上课。

攻守同盟一旦被打破,每一次的谈话就显得异常轻松。我可以想象李艳芳眼睁睁地看着她的室友被叫出教室时的表情。对于这个宿舍的学生来说,谈完话对她们也是一种解脱。我没有参与谈话,但是一想到李艳芳可能产生的如坐针毡的神情,我也替她难过。

我想,下课的时候,李艳芳一定会去问那些谈过话的学生,问情况怎样。可是问了又怎样呢?问了只会让她更绝望。当她发现没有被叫去办公室的室友越来越少的时候,她会更不安的。

谈话很快进入到与李艳芳关系最亲密的两个人。由于前面的铺垫,李老师和班主任没费多大力气就结束战斗。现在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只是使每个细节更清楚而已。对于初犯的和态度诚恳的学生,我们的政策是一律从宽处理,要是负隅顽抗的话,哼哼,那就只有把你家长请来三堂会审了!

李老师和班主任来感谢我。我说,还没完呢。李艳芳今夜回去,必定十分安分,她不是那种硬打硬冲的人。而且,她一定等着老师找她呢。别找她,见到她就像从来没出过什么事一样。她不会问的,要是问的话就说老师已经把事情调查清楚了,正在商量怎么处理呢。明天,最迟后天她会来找你们坦白错误的。她要是问我们为什么不找她只找别人谈怎么办?李老师问。我说,问得好。这样回答,这么做是保护她。因为事先已经问过她,她说不知道,事实上她的错误最大,如果第一个找她谈,根据当时的情况,她一定会矢口否认。你知道的,人一旦开口说了“不”字之后,是会千方百计想尽办法维护这个字的,那样只会使这件事情更糟,使她的错误更大。我们这么做是对每一个人负责,使整个寝室的人不要再犯更大的错误。还要反问她,为什么一开始不对老师说实话?当然了,你可以肯定她自己来坦白错误的态度是好的。但是对于她的错误要一五一十地跟她分析清楚。让她写一篇检查,她有什么想法或替自己辩护的什么话也可以写上,根据检查我们再商量具体处理办法。李老师领计而去。   

对李艳芳来说,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李艳芳第二天一早就找生活部的李老师承认了错误,态度比较诚恳,她是聪明的,在发现所有可以抵抗的理由都失去时,她只能选择承认错误。   

一周以后,李艳芳和另外两个学生在年级学生大会上被点名批评。李艳芳失去了寝室长的职务,还被取消住宿资格一个礼拜,尽管她的家离学校很远。李艳芳妈妈到学校来的时候,我们拿出所有学生的检查并学校的校规校纪给她看,她也没有话说。母女俩在老师办公室外作了一次长谈,两人泪流满面。  

 

案例47:班级规则

我除了让学生遵守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守则之外,还对全班学生提出了如下要求:

1、辨证地分析自己,看到自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尊重并忠实于自己的真善美的观念,对自己负责任。做自己的主人,有战胜自己假丑恶的能力。牢记:自胜者强。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变自我,天高地阔。

2、尊重别人,对别人负责任。从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中,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从对别人的尊重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从和别人融洽和谐的相处中感受人生的自豪与幸福。牢记:人心与人心之间等量交换的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意欲,尽施于人。

3、尊重集体、国家,对集体、对国家负责任。时刻想到自己既是集体、国家的一员,也是集体与国家的主人,决不能对集体、国家抱冷漠无所谓的态度。越是以集体、国家主人的身份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个人的潜能越能得到发挥,个人能力增长越广。

4、充满信心。即使失败一千次,也坚信下一次的努力是指向成功。

5、意志坚强。有经受失败、打击、挫折、逆境的心理准备,真的遇到失败、打击、挫折、逆境能不退缩,不屈服,将此看作磨练自己的机会。

6、胸怀开阔。不陷入鸡毛蒜皮的斤斤计较之中,更不陷入窝里斗的怪圈,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有吃亏思想,有容人之量。

7、除关注学校生活、教科书学习外,对社会、对世界的问题有较广泛的兴趣。善于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的广阔信息的海洋中,搜集有助于自己学习的教材、有助于自己勇往直前的信息。

8、能做实事,有潜心实干的精神。在没有更理想地实事可做时,先潜心做好眼前的、手中的实事。手中的实事虽不是最理想的,但一定能做成同类事情中最好的。

 

案例48:“分粥的故事”

一个团体有7个人要解决吃饭问题,即分食一锅粥,他们试了5种方法:(1)任命一个人全权负责分粥,但发现他给自己分得最多,即使换一个人也一样,看来此方法行不通。(2)轮换负责分粥,每人一天。但也发现大家一周里只有一天能吃饱,即自己负责的一天能吃饱,其余6天都没有吃饱,这个方法也行不通。(3)选举一个人来主持,开始还公平,但后来发现有拍马讨好他的人,和他关系好的人就分得多。这个方法也行不通。(4)成立一个分粥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但两家权限不清、隶属不清,各说各的理,相互争吵,互不买帐。这个方法最后也流产了。(5)轮流分粥,但分粥者自己要最后一个领取。这时才发现,7个人的粥是一样多。这个方法既有效,也公平。阿克顿由此故事得出结论:可见好的制度是显示公平和有效的。

 

案例49:明智的规则修改

当学生得到尊重并被认为是有责任能力的学生或公民时,他们极有可能养成良好的性格,并且会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我记得这样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位小学校长如何处理口香糖问题的,这位校长上任之前就是这所学校的教师,他深知口香糖带来的问题。看门人不止一次地抱怨地板上和家具上粘着的口香糖。对咀嚼口香糖的处罚非常严厉,但情况并没有任何改善。

当这位校长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规则。其中最特别的举动是撤消了禁止咀嚼口香糖的规定。他的新计划建议全体教师在新规则实施的第一天,利用一段上课时间来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口香糖,口香糖咀嚼之后,如何用纸包起来,丢到哪里及如何处理糖纸。

这种教育的效果是神奇的,几个星期后,这位校长问看门人是否有口香糖问题发生?看门人说他很奇怪校园里到处都没有看到口香糖,甚至在地板上也没有看到乱扔的糖纸了,还说他虽然不知道校长用了什么办法,但他认为校长是他所见到的最有办法的人。

又有三周过去了。校长又去问看门人是否有口香糖问题发生。看门人说没有,他对校长说:“你真的很有办法。你是怎么做的?”校长说他只是用教学生具有责任心这种正面教育的规则替代了原来的(处罚)规则。

 

案例50:小偷变君子

母亲已经老了,头上寻不见一丝黑发。母亲在满头乌发时代讲过的一些故事,至今在我心绿油油的。

“我的外公,从前偷过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的菜园,被人看见了。谁看见?就是菜园的主人呗。可是,那主人看见却不制止,反而转身就走。”这情节让我十分好奇。母亲继续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去告官了,连忙追上去。不料菜园主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了想上前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了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外公说‘我现在没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咱们是邻居,你只是想知道我那菜为啥长得漂亮。对么?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不信?你尝尝。’说着,他真的去井边的悬蓝里抱出两棵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后来外公成为了邻里众口称赞的好品行的人”。

 

案例51:学生抗拒什么?

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宠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油来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把他的爱犬牵来,用双膝夹紧狗头,硬是使它张开大口,然后对准喉咙灌进鱼油。有一天狗挣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流得满地都是。这个人生气之余,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狗正在地上静静地舔食鱼油,此时,他猛然醒悟:原来狗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的喂鱼油的方式。

这是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是多么地神似啊!我们以为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拼死不从。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

 

案例52:薛老师倒痰盂

江苏无锡市旺庄中学薛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发现那只很脏的痰盂,仍然挑战似地摆在教室的一角。要知道,为了这只总没人倒的痰盂,薛老师不知在班上讲过多少次了,可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当时,薛老师真想运用班主任的权威,责令当天的值日生立刻去把痰倒干净。如不听命令,就狠狠地训斥他一顿——来一个“杀鸡给猴看” ,看谁还敢把教师的话当耳旁风!可又一想,这样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个被责罚的值日生,会认为“倒霉”,而那些未被责罚的学生则会暗自庆幸。即使责罚暂时生效,过不了几天,类似的情况还会发生。

薛老师踱步深思。同学们为什么不愿意倒痰盂呢?有的是嫌脏:有的是怕讽刺,怕倒了痰盂会被同学们讥笑为“假积极”,给老师“溜须拍马”;也有的是故意等着看老师如何处置┅┅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要求学生不怕脏,要求干部做榜样,老师为什么不能首先做学生的榜样呢?

想到这里,薛老师深感自责、内疚。薛老师急步走上讲台,缓声说道:“同学们,我也是班级中的一员,有责任和大家一起把班级的环境卫生搞好。过去,我总是批判同学们嫌脏、怕讥笑,不愿倒痰盂。从今天起,先由我来值日。这只痰盂,我去倒!”说完,薛老师转身端起痰盂朝外走去。由于同学们没有想到老师会倒痰盂,“哄”地一声笑了起来。但这笑声很快就戛然而止——他们开始思索┅┅

一连几天,薛老师总是提前把痰盂刷洗干净。无声的行动,胜过有声的要求。从那以后,薛老师班的痰盂开始有人争着倒了。一些在家娇生惯养的女学生,也积极认真地参加值日劳动,再也没有嫌脏和怕人讥笑的现象了。

 

案例53:心灵答卷

有位优秀的班主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他在自修课上组织了一次无人监考的英语测验。测验结束后班长向他汇报,说测验情况一切正常。但是,班主任感到这个班的舆论和学生行为规范的水平还不能达到在无人监考下一切正常的程度。后来经了解,这次测验看书的人不少,连班干部也看书了。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确定了启发学生自发学生自觉改正错误行为的教育方案。第二天,他在黑板上写了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在真相肯定是永远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并要求学生把这句名言背下来。同时讲了一个在学生时代作弊过的人三十年后悔恨心情的故事,要求每个学生都写一篇体会,题目是《心灵答卷》。在答卷中,有的学生写到:“作弊发生后,老师没有批评我们,但在背名言时,我的心比挨了打还难受。我将永远记住这次错误,永远记住这句名言的教导。”有的还写道:“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说说容易,做到却不简单。测验时我有一道得10分的题目做不出,分数的诱惑使我一念之差,犯了终身懊悔的错误——偷看了书本。我的英语考卷虽然得了好分数,但在道德答卷中得了零分。”还有学生写道:“本来我不打算看书的,但是看到有的同学看书时,我也跟着看书了,我感到内心有愧。”全班共有22个同学在答卷中承认了测验时翻书的错误。接着班主任又把这些答卷制成了录音带,取名《心声》,让同学们在听录音时再一次接受教育。

 

案例54:星星都会发光

任小艾老师讲,他们班中有两个学习上的尖子生,一个是班里的“明星”——刘强,性格外向,待人热情;一个是班里的“孤星”——李薄,性格内向而孤僻。二人的共同特点是都看不上班里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刘强尽管待遇人热情,但对在学习上拉集体后腿的差生总是有些轻视无礼,李薄不管理班里的任何事,谁也看不起,孤傲清高。对这两个具有很强个性,学习又很优秀的“星”,在教育中任老师一方面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即点明刘强同学只看差生拉集体的分数,埋怨他们,虽平时与同学说笑游乐在一起,但却有很少帮助同学等缺点。另一方面采用“顺抛助长而移性”。即让李薄继续保持已有的学习热情,同时又给她布置一项任务,让她帮助学习上有困难学生补课,做课下“小老师”,与大家建立感情,使她融在集体中。经过几次谈话,以及日记中多次交流,这两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刘强同学在班里组织了一个课外辅导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认识到了这也是他作班长的一份职责。李薄同学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也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时看出这样做既对集体有利,也对自己的学习是个复习和提高。看到同学们都很在意自己,渐渐与大家亲密起来了,“孤星”在集体中也发出了她自身的光彩。

 

 

案例55:班管理策略示例

凡是车子,大多数都有打气和补胎的时候。打气与补胎虽然不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使车子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利于前进。由此联想到,各个班级就好像学校这辆车下的一个个轮胎,我们班主任就是要管理好这一个个“轮胎”,并要善于做好“打气”和“补胎”的工作。

虽然我做过十几年的班主任,但是,做今年这样的合并班的班主任,还是第一次。这个班是由于原来的高二(5)班和高二(6)班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去了高三(7)班后而合并的。老实讲,我觉得学校是给了我一个漏气的瘪轮胎。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这个班的学生成绩普遍差,没有学习热情。其次,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数自我管理能力差,要挑选出一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都很困难。还有,由于学生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班,多少有一些派别的现象,会制造出矛盾等等。接下了这个瘪轮胎,总不能丢掉吧?好歹也是学校这辆车下的一个轮胎呀!于是,我咬一咬牙,动手做起“打气”和“补胎”的工作。

一、“打气”的工作。

我们学校对各个班,在出勤、上课和集会的纪律、学生仪容仪表、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劳动卫生等五个方面,进行检查,天天评比打分。我们都晓得,这个每天的五项管理评比打分,是一种德育量化的好办法,它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但是,我发现它还有一种“打气"的功能。为了开发利用它这一功能,第一周开始,我就天天仔细检查班里每一个学生的仪表、纪律等情况,不论是搞劳动、卫生,还是参加升旗、做操,事事我都亲历亲为,苦战两周,效果就出来了。第一次公布五项管理评比打分结果,我们班就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为此,第三周当我走进教室上班会课时,受到了学生们雷鸣般的掌声欢迎,同时,也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感觉到了他们正渴望“打气”。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及时进行“打气”。讲过一番鼓舞士气的话后,就落实到对出勤好,上课、集会守纪律,注意仪容仪表,两操认真做,劳动卫生积极搞等某个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逐个进行表扬。

由于常常进行"打气",我们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即使有些偶然违纪的学生,他们也能够自觉反省。例如,我们班的学生陈玉,有一次早上睡觉没有按时起床,造成上课迟到,她一下课,就跑到办公室来找我,主动认错。还有我们班的黄贞、曾芬,有一天上午的第四节课讲小话,下午我来上班时,她们就在办公室门口等着认错。其实“打气”的工作,就是使这个"瘪轮胎"支撑起来,使我们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逐渐增强。

二、"补胎"的工作

谁都知道,轮胎漏气,光打气是不行的,必须补胎。我们班有一个叫张敏的男生。他不但听课时经常打瞌睡,而且有时迟到,甚至旷课。严重影响了良好班风的形成,是一个“漏气”地方,为此,我进行了耐心的“补胎”工作。隔一天找他谈一谈,隔一个星期打电话找他家长聊一聊,隔一个月去他家里坐一坐。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才知道,原来,他背着家里人,晚上在一家工厂打工,有时间也去电子游戏室等地方玩,几乎天天很晚回家睡觉,甚至彻夜不归。针对他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闲谈式的教育方法。虽然,他的不良行为难以改正,并且反复地违反纪律,但是,紧盯式的滴水穿石的力量,终于使他有了一些进步,家长和老师都觉得他的进步难得可贵。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某一个不良行为,会造成班集体这个“轮胎”的“漏气”,其实,班集体的某一个方面有缺陷,也会造成"漏气"。例如,我们班缺乏有管理能力的班干部,一些班务工作难以有条不紊地完成,常常事倍功半,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养和扶植,几个稍有能力的班干部成长起来了。就说培养我们班的宣传委员吧,我们班严重缺少对黑板报有排版、书写和绘图能力的学生,本学期学校第一次板报评比,我们班排名在倒数之列,影响学生的集体荣誉。于是,我赶快去书店,买来黑板报的排版、插图等资料,教学生边学边用,并带领宣传委员等学生,去其他班参观学习,请有经验的老师为她们现场讲授。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第二次板报评比,我们班就名列前茅了。

   

————“抄作业”事件发生后

     

记得我刚当教师的时候,我曾冲动地撕下了张范同学当日的作业,原因很简单,他当时正在抄写别的同学的作业,这可是我“三令五申”所不允许的。

我撕了他的作业,并把他叫到了讲台前,厉声斥责他的不是。可没想到的是,本还低头的他此时却抬起了头,我说一句他顶撞一句,态度非常不好。.这是我十多年教学中从未经历过的情景.

分析

事隔多年,我对那件事仍不能释怀,因为它记下了我对学生教育中失败的一笔。同时对自己的言行也进行了深刻地反思,这种对学生过于冲动的处理方法,我想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永远都不会再有了。回忆当初所发生的一切,我只留下了深深的自责,如果当初能克制自己冲动的情绪,很婉转地告诉他抄作业的坏处,如果不蛮横地撕掉他的作业,如果事后能跟他平静地谈一谈。那件事以后,我把克制急燥冲动、选择技巧教育学生作为了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特别是在这次“行风”建设中我将努力按照教师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活动中再一次净化思想和心灵,做一名学生信任、家长认可的好教师。

 

 


  • 发表评论
  • 用户:  验证码: 点击更换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