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选出最为符合题意的一项)

    1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A
.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C
.创新教育理念 D.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
.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知识与技能目标 德育目标 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3.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教师观的转变 学生观的转变

    
教学观的转变 评价观的转变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
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5.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

    
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
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7.课程标准对下列哪项内容没有做硬性的规定………………… 

    A
.课程目标、内容

    B
.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基本标准

    C
.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

    D
.评价基本标准和评价具体方法

    8
.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
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④⑤ D③④⑤⑥

    9.现行的课程体系形成于( 

    A
.农业文明时代 B.工业经济时代

    C
.信息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10
.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系统性 实用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二、简答题

    1
.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是什么?

    2
.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3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4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环节是什么?

    5
.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做到哪三个统一?
  

    

    
新课程理论测试答案
 

    
二、简答题: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实行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2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
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活动化,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自主化,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先,立足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做;课堂教学的情感化,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做到教学民主,师生情感共振。

    4
.经常采用问题情境——合作讨论——理性概括——应用创新——反思提高等五个环节来开展教学活动。

5
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统一;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机统一(激励性、自主性、探究性);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协调统一。

一简述题( 40 分)

 

1
、本次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任务。

2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

3
、新课程标准主要特点。

4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5
、新教材的特点。
 

二论述题(60分)

6
、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请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7
、你认为现得的教师管理与评价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应建立怎样的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才能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8
、你认为国家设置校本课程的目的何在,怎样才能使校本课程落到实处?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摒弃旧的教育观念,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作为一项全新的内容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是走向21世纪的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崭新机遇和挑战。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和教学行为形成了定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课程是什么?传统的理论认为它就是传授知识,即将前人的经验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而新课程理论则认为,课程还是一种对话、交流、体验和发展。既然是对话,那么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具备平等、民主的沟通,共同构筑起探讨的平台,从中教师学会了倾听,学生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怀疑和批判,因而得到了发展,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的身心潜能被激发,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应该是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达到的一种最高境界。本文就新课程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        立足课堂,主动探究
应该说,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因此立足于课堂,深入挖掘新教材,是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为了提升数学课的探究成分,应该把握好以下3个环节,其一,揭示知识的背景,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探究的痕迹,让学生看到并体验:面对一个新问题他们是如何去研究创造的。其二,创造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对象,使学生深入其境,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去探究。其三,暴露思维过程,不仅要给成功的范例,还应该展示失败和挫折,让学生了解探索的艰辛和反复,体验研究的氛围和真谛。课堂上,一个恰当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使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而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体验学习,实践应用
人们的学习活动有3种形式,一是接受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在情感行为支配下通过反复观察、尝试最终构建新的知识的过程。它所追求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知的积累和更新,新课程教材中设置的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都是体验学习的研究内容和有效手段,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新课程强调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等,还要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有了学习体验,就可以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存有的不足,学生在学习中只懂得创新的意识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创新的意识都能付诸于实践。通过实践,学生有了体验,心理上更加认同,容易引起注意,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
三、        倡导合作,积极参与
新课程主张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重过程而非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其中合作学习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以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又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目前,教师的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的活动完全由老师调控支配,教师可以随时打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这样的活动只是形式上的,是为知识的传递服务的,谈不上民主,更体现不出主体意识,课堂上的提问,也是完全在老师的主导之下,以低层次的推理性,以记忆性回答为主,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接受。课堂的例题或习题安排是以小步多练,勤反馈为原则,也是在低层次上反反复复,学生学到的大多是模仿,缺少个性和创意。
作为教师,特别要关注的是如何适时恰当地介入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少地去打扰、干涉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并充分地为他们提供合作讨论、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机会。如果教学只能是一个计划、一种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又怎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另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一起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师生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的相互切磋,谁也不依赖谁,学生少了几分拘束,多了些许创意,而对于问题的本身,并不一定要顾及是否考试的重点,倡导并营造一种研究的氛围,也许比知识传授本身更为重要,更有价值。
四、        促进发展,全面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构成了知识的无限丰富和增长,课程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功能也随之发生根本性改变。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种新型的课程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单纯为了选拔,而是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教学中,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这种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只会导致学生只重结论而忽视过程,也就不可能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新型的学生评价应建立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包含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只有设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从全方位评价学生,学生才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新课程评价体系允许学生身上同时存在优势领域和不足领域,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从而实现个人价值。
总之,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只有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并把它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教学改革才会变得卓有成效,教学才会真正焕发出它特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 发表评论
  • 用户:  验证码: 点击更换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