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4、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6、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7、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他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机构和功能单位。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8、突触是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

9、反射是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它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10、反射弧是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11、无条件反射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他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12、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它又可分成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13、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

14、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

15、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16、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他是人所特有的。

17、反映是物质和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18、感应性是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19、感受野当呈现某种特定刺激的同时,可记录到感觉神经通路及大脑皮质各水平上单个神经细胞的发电现象。据此,可揭示该个神经细胞所管辖的刺激区域。这个区域称为该神经细胞的感受野,而每个神经细胞的感受野都有其侦察特定特征的功能,所以亦称为特征侦察器。

20、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21、感受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都有其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称为感受性。

22、适应是感受性变化的普遍现象。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23、同时对比是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24、继时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

25、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相对不变。

26、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又叫“思维的知觉”。

27、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28、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具有直观形象性。

29、词语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亦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30、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等特点。

31、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

32、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厚,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等特点。

33、长时记忆是指学习过的材料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长时记忆具有组织性、备用性等特点,其容量几乎无限。

34、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

35、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

36、无意识记是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没有有意采取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37、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过程。

38、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39、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40、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41、复习多次的识记称为复习。

42、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43、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4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地反映。

45、动作思维又叫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46、形象思维又叫直观形象思维,它是依靠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47、抽象思维是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48、聚合式思维又叫集中思维,它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秀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49、发散式思维这种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发散式思维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找变异的思维。

50、常规思维是运用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51、创造思维是用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为题的思维,创造思维能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52、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的成分。

53、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优势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提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

54、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

55、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56、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57、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58、是在睡眠状态下所发生的想象活动。

59、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60、心境是一种比较长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61、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又短促的情绪状态。

62、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63、道德感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体验,它是人们运用的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64、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65、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属于高级情感,与人的认识成就的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66、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67、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各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68、双趋冲突是指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像这种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选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

69、双避冲突是指一个人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像这种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

需要全部请加QQ群:6453636


  • 发表评论
  • 用户:  验证码: 点击更换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